薄战士(原名薄文良),男,1967年出生于阜阳市界首市泉阳镇集东行政村,中国共产党党员,安徽民间小调创始人,安徽省戏曲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百佳院团团长。
薄战士初中辍学后曾在乡梆剧团演出。2000年,因经营困难,薄战士所在的乡梆剧团解散,他不得不另谋出路。2003年,他转型拍摄法制伦理题材影视作品,自编自导自演《苦命儿子孬种爹》《押上老婆去赌博》《新编墙头记》等多部戏曲小调及电视剧,单片最高销量突破10万盘。2004年起,他以农村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为题材创作作品,其中他凭借《败家子》获安徽省首届农民戏剧节“十佳”新星称号。2009年,他被评为安徽省“十大江淮戏曲民星”,并担任皖西北“民间小调”艺术团团长。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薄战士利用自身特长改编皖北小调《齐心协力战疫情》。
薄战士团队采用家用DV设备拍摄,演员多为周边村民,作品覆盖安徽、河南省、山东省等地农村市场。他热心公益事业,截至2020年,参加义演320余场,义务为群众播放电视剧200余场,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30万元,并参与秸秆禁烧宣传等基层政策推广活动。薄战士的事迹先后被中国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农民日报、安徽日报、阜阳日报、颍州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他还曾获得安徽省民间小调“十佳演员”、安徽省最美文化热心人、阜阳市好人、阜阳市“慈善之星”等荣誉称号。
人物经历
早年积淀:文艺萌芽与坚守
1967年,薄战士出生于安徽阜阳界首市泉阳镇集东行政村。薄战士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农闲时加入当地乡梆剧团担任演员,在剧团的经历让他积累了早期戏剧表演经验,也逐渐培养起对文艺表演的热爱,为日后的创作与拍摄埋下伏笔。
2000年,因经营困难,薄战士所在的乡梆剧团解散,他失去了稳定的演艺工作,不得不另谋出路。由于身单力薄,此后他虽换了几次工作,却都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无奈之下,他还曾跟随哥哥外出打工,即便在盖房子搬砖头的间隙,也仍坚持利用空闲时间哼唱戏曲,始终未放弃对文艺的喜爱。
灵感迸发:影视尝试起步
2002年,为维持生计,薄战士和妻子刘芳不得不重新干起演戏的老本行。同年年底,在一次外出演出中,他们遇到了一位热心的观众——音像经销商,对方的一席话为薄战士带来了新的思路,也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2003年,薄战士转型拍摄法制伦理题材影视作品。期间,薄战士的亲戚与邻村一户人家因纠纷大打出手,导致两败俱伤。他前去调解,虽成功让两家和解,却也意识到农村类似纠纷众多,于是连夜写出2000多字的事情经过,奉劝邻里互相谦让、团结友好。村委会将这份内容张贴后,在全村引起不小轰动,大家纷纷认同邻里间应“礼为先、和为贵”。这次经历让薄战士突发奇想:农村家家都有电视机,若用电视剧形式宣传这类道理,效果或许会更好。
随后,在酷暑夏日,薄战士一家老小顶着烈日下地收麦,晚上等孩子睡着后,便全身心投入剧本创作。半个月后,他完成了电视剧本《和睦邻里》,但由于当时对影视制作一无所知,剧本中未体现场景设计、服饰装扮、镜头分场等关键内容,给后续拍摄埋下障碍。他拿着剧本与妻子商量,想花钱请镇上的婚礼录像师拍摄,却遭到妻子强烈反对,妻子将剧本摔在地上,质疑道:“你走火入魔啦?几亩地的小麦都没舍得掏钱请收割机,你拿钱请人拍片子!有啥用?”尽管面临家人的不理解,薄战士仍顶住压力,从镇上请来了录像师。可拍摄仅进行一天半,就因缺乏电视艺术认知,最终没能完成拍摄任务。
攻坚克难:求学与剧组启航
挫折并未让薄战士放弃对电视剧艺术的热爱。他选择迎难而上,既当导演又任摄像,既当演员又做替身,常常白天拍摄,晚上制作道具,还会熬到深夜策划第二天的拍摄计划。对于场景制定、动作设计,他都反复琢磨,有时夜里突然想出好点子,就赶紧起床记录,甚至一夜要起来好几次。他找来的群众演员都是当地农民,让他们理解剧情十分困难,薄战士便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说戏,直到大家完全领会。一次拍摄中,剧中人物需要跳水,可找来的群众女演员不敢跳,薄战士便自己定好摄像机位,戴上假发替身跳下;妻子刘芳在剧中扮演“婆婆”,有一场哭戏拍了10多遍仍无法落泪,薄战士情急之下从厨房拿来洋葱,剥了皮让妻子咽下,妻子顿时满眼泪花,才顺利完成拍摄。历经整整3个月,这部35分钟的短剧《和睦邻里》终于面世。他在镇上举办了“首映式”,参与拍摄的群众演员、剧中人物原型纷纷到场,小小的现场被挤得水泄不通,大家在惊异中看完全片,也受到了深刻教育。阜阳市一家影视公司闻讯后,将《和睦邻里》买走并发行。
为进一步提高电视剧本的文化品位、开拓更大市场,薄战士前往郑州市,找到河南电影制片厂的一位老导演,请求指导帮助。老导演虽指出他的作品“不算正规剧本,却有几分剧本雏形”,但也认可他是“可塑之才”,邀请他留在剧组免费学习。在此期间,薄战士每天跟随导演学习布景摄像、导演艺术,晚上则在租来的民房里苦心翻阅书籍、总结经验,影视创作能力得到提升。
2004年起,薄战士以农村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为题材创作作品,其中《败家子》获安徽省首届农民戏剧节“十佳”新星称号。2006年初,已有一定影视实践经验,且掌握农村戏班戏剧知识与演出技巧的薄战士,回到家乡后正式决定自己写剧本拍电视剧。然而,资金和设备成为首要难题。为解决设备问题,他用全家人一年的粮食换回一台DV摄像机;为筹集资金,他跑东家串西家,东拼西凑了2万块钱,添置了一台普通家用摄像机和后期编辑设备。在演员方面,他首先想到了家人,妻子刘芳、儿子薄小彬、女儿薄小苹成为首选。起初,妻子坚决不答应出镜,认为“庄稼人整天折腾这些东西,折腾不出名堂”,薄战士耐心劝说,告诉她拍摄农村好人好事与乡村风尚,既能弘扬社会美德、让群众接受教育,日后若出了名,也能实现自身价值,妻子这才勉强答应。随后,他又拉来亲戚、朋友和村民参与演出。就这样,一台家用DV摄像机,一群农民演员,薄战士的电视剧正式开机。拍摄过程中,因演员缺乏专业经验,一个镜头常常要反复拍上十几遍,期间还流传着不少风言风语,有人嘲讽他拍电视剧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薄战士从未动摇。
深耕乡土:作品与形式创新
经过不断探索,薄战士的创作与拍摄之路愈发顺畅。他编剧并导演的第一部电视剧《苦命的儿子 孬种爹》获得广泛关注,这让他更加自信,创作热情也愈发高涨。紧接着,他推出反映丈夫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生活的《花心男人》,收获良好反响;随后拍摄的《押上老婆去赌博》,通过村民赌博后押妻的荒唐故事,直指农村赌博陋习与各类怪象。他的电视剧始终针砭时弊,剧中人物原型多来自身边现实生活,内容聚焦乡村生活与法制教育,既让农民观众感到亲切,又能在娱乐中传递知识,因此深受喜爱,教育效果显著。比如,电视剧中某一原型人物刘某,此前对母亲态度恶劣,弟兄几人还因赡养母亲发生纠纷,看了以自己家事情为原型的电视剧后,几人羞愧不已,很快转变了对母亲的态度;曾是追星族的村民田健多次参与演出,感慨“以前觉得电视明星神气,现在自己赶集常被人认出来,也成了‘明星’,很自豪”;大薄村村民王芝荣也表示,这些电视剧讲的都是身边事,大家看得懂,还能在娱乐中受教育。
薄战士还一直在探索让电视剧“老少皆宜”的表现形式。他将沂蒙小调、《孟姜女哭长城》《梁祝》等民间小调和民俗音乐融入作品,比如在《苦命儿子孬种爹》中加入“听说他是大山的孩儿,泪珠滚滚落下来”这类富有民歌韵味的唱段,在《科学养妈》中融入“我生成的烈火性,爹娘惯养又娇生”等民间小调片段,让安徽以外的农民观众也能更好地理解剧情;同时,他常常在剧中反串角色,这一设计成为电视剧中鲜明的喜剧元素,比如在《有钱就是妈》的反串片段里,他的表演既幽默又生动,深受观众喜爱。
此外,薄战士拥有一个十几人的剧团,外出演出时,只要看到或听到有趣、有意义的故事,他都会立即记录下来,回去琢磨后融入剧本创作,往往能与剧本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他和他的草根艺术团多年来先后拍摄长短剧300多集,还开展义演近百场,演出的《父子泪》《父母打工儿受苦》《瞧!这个孬种》《毒品害了我全家》《新编墙头记》等文艺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弘扬了传统美德,营造了和谐、友善、诚信、公正的社会氛围,还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给集镇居民和农民群众带来了欢乐。
成果斐然:坚守与成功
截至2008年底,薄战士先后拍摄了《爸,瞧咱这个家》《科学养妈》《疯子娘供儿上大学》《亲生闺女不认爹》《媳妇婆婆》等300多集农村题材电视剧。他的作品通过正规发行渠道在安徽、山东省、江苏省等地销售,不仅受到本地农民欢迎,还得到河南省、山东、新疆等地农民的喜爱。
2009年,薄战士被评为安徽省“十大江淮戏曲民星”,并担任皖西北“民间小调”艺术团团长。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薄战士利用自身特长,改编皖北小调《齐心协力战疫情》,参加镇村党员志愿服务,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活动。据统计,防疫宣传视频通过快手、抖音平台及朋友圈转发,播放量达30万次。同时,宣传音频在界首市各乡镇、街道广播中进行广泛传播,覆盖全市范围,用通俗易懂的文艺形式,有效提高了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主要作品
社会公益
截至2020年,薄战士热心公益事业,参加义演320余场,义务为群众播放电视剧200余场,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达30万元,其事迹多次被中国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农民日报等媒体报道。新冠疫情期间,他以个人名义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助现金2万元。自发组建23人的爱心微信群,积极寻找购买口罩途径,先后两次向泉阳镇捐赠12000只口罩。
每年秸秆禁烧期间,薄战士带领家人为战斗在禁烧一线的同志们送水、送饭、送物,在田间地头上表演秸秆禁烧文艺节目,让大家通过观看节目,认识和理解禁烧的目的和意义。
薄战士的家乡有个叫薄玉雷的青年,母亲患有精神病,长期流浪在外,父亲常年在外寻找妻子,导致薄玉雷从小无人照看、四处游荡。薄战士得知后,主动把薄玉雷带到身边,手把手教他学吹唢呐、演小品。薄战士还利用外出演出机会,三下山东省为薄玉雷找到了生父,但父亲体弱多病,难以照顾薄玉雷。薄战士又承担起父母的职责,为薄玉雷东奔西走张罗娶亲、联系工作。
社会任职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薄战士成名后开始关注现实生活,戏剧作品渐趋严肃,真实反映农村生活,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界首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评)
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生动传神的表演,丰富了当地百姓的文化生活,也传递了社会正能量。作为界首市十里八村知名的民间艺人,多年来,薄战士凭借对民间小调的热爱,为当地百姓带来精彩的文艺节目,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心。(颍州晚报 评)
在拍摄电视剧的道路上虽然有过磕磕碰碰,但执着和不遗余力,以及可以张扬个性的农村文化土壤,让薄战士一路走到了今天。而正是许许多多像薄战士一样的农民,对艺术的大胆尝试和追求,不仅活跃了农村生活,也给农民带去了欢乐。(中国网络电视台 评)
参考资料薄战士.猫眼电影.2025-11-18
[聚焦三农]农民导演:薄战士(2009.11.29).央视网经济频道.2025-11-18
奔走在防疫前线的草根艺术家.阜阳文明网.2025-11-18
薄战士: 创作贴近百姓的作品.阜阳新闻网.2025-11-18
界首当地名人.界首市人民政府.202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