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颈鹑(拉丁学名:Callipepla californica),别名加州鹌鹑、珠颈斑鹑、加利福尼亚鹑,是齿鹑科翎鹑属的鸟类。截至2025年8月,根据ITIS生物分类数据库统计,其具有5个亚种。其原产地为加拿大、墨西哥、美国,现引入阿根廷、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其常栖息于美国西海岸,生活在林地,茂密的山麓及丘陵,具有溪流的山谷和郊区,还可以生存在灌木丛及农业用地。
珠颈翎鹑体长约25cm,翼展38-43cm,体重为150.6-189.5g,雄鸟稍重。珠颈翎鹑成鸟整体颜色是蓝灰色和棕色。脸颊上有独特的黑白图案,腹部的羽毛为黑色和棕色。其具有明显的雌雄二态性,雄鸟喉部呈黑色,雌鸟喉部呈灰色,并有黑色条纹。珠颈翎鹑可以通过额头上长有弯曲的泪珠状或黑色的弯曲羽冠来识别。幼鸟的体羽大部分是灰色和棕色。珠颈翎鹑以植物的种子为食,还可以食用浆果和昆虫。珠颈翎鹑的繁殖方式为卵生。
珠颈翎鹑是加利福尼亚州州鸟。2020年,珠颈翎鹑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保护等级为无危(LC)。
分类
关于珠颈翎鹑的分类具有争议,截至2025年8月,根据ITIS生物分类数据库统计,珠颈翎鹑具有5个亚种。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自:)
截至2025年8月,根据biolib生物分类数据库统计,珠颈翎鹑具有8亚种。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自:)
形态特征
珠颈翎鹑体长约25cm,翼展38-43cm,体重为150.6-189.5g,雄鸟稍重。珠颈翎鹑成鸟整体颜色是蓝灰色和棕色。脸颊上有独特的黑白图案,腹部的羽毛为黑色和棕色。其具有明显的雌雄二态性,雄鸟喉部呈黑色,雌鸟喉部呈灰色,并有黑色条纹。珠颈翎鹑可以通过额头上长有弯曲的泪珠状或黑色的弯曲羽冠来识别。幼鸟的体羽大部分是灰色和棕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珠颈翎鹑原产地为加拿大、墨西哥、美国,现引入阿根廷、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
栖息环境
珠颈翎鹑常栖息于美国西海岸,生活在林地,茂密的山麓及丘陵,具有溪流的山谷和郊区,其还可以生存在灌木丛及农业用地。
生活习性
珠颈翎鹑在秋季成群飞往海湾附近,一般以25-40只为一组。其以植物的种子为食,还可以食用浆果和昆虫。其飞行速度为每小时61.2至93公里,行走速度为每小时19.3公里。
繁殖方式
珠颈翎鹑的繁殖方式为卵生。当冬季开始时,其垂体开始释放促性腺激素,血液将这些激素带到性腺,从而引发了卵巢和睾丸的生长和发育。春季是交配和筑巢的季节,5-7月是最佳的受精卵时期,这三个月是雄鸟精子最高浓度的时候,雌鸟在5-6月产卵,一般产13-17个卵。卵为带尖头的椭圆形,平均大小为31.6x24.1mm,呈奶油白色,带有浅金棕色斑点。
珠颈翎鹑的孵化时间大约是22-23天。孵化过程中如遇雌鸟死亡,雄鸟可能会承担孵化任务。幼鸟生长迅速,破壳10天后就可以练习飞翔,其将会留在地面约1个月,之后便会飞到树上生活。
保护情况
保护级别
2020年,珠颈翎鹑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保护等级为无危(LC)。
物种现状
珠颈翎鹑分布范围较广,因此不接近濒危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为增加趋势,因此被评为无危物种。
主要价值
珠颈翎鹑是加利福尼亚州的州鸟。
参考资料珠颈翎鹑.inaturalist.2025-08-06
Callipepla californica.iucnredlist.2025-08-06
珠颈斑鹑.懂鸟.2025-08-08
加利福尼亚州简况及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湖南省商务厅.2025-08-11
Callipepla californica (Shaw, 1798).itis.2025-08-06
Callipepla californica.animaldiversity.2025-08-06
Callipepla californica.biolib.2025-08-09
珠颈翎鹑.inaturalist.202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