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叶荔枝

黑叶荔枝(Litchi chinensis ‘Hei Ye’),属无患子科多年生常绿乔木,是市面上最常见的中熟种荔枝品种,为中国主栽荔枝品种之一,别名乌叶、绿罗包、大黑叶。因叶色浓绿近墨,故名黑叶荔枝。黑叶荔枝主产于中国的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台湾等地。其适于积温较高的沿海低丘陵山地和台地栽培。

黑叶荔枝树冠半圆形,枝条较直立、繁密、质脆易断,叶色墨绿。果实短心形,果中等大,大小均匀,单果重18~22克。果皮紫红色,果顶钝圆而斜,果肩为一边高一边低的歪肩。果肉蜡白色,肉质软滑细致,果汁中等多,风味清甜,微香,果肉含花青素较少,不易变红。核大小不等。

黑叶荔枝果肉可食部分占全果75.4%,品质上等。果肉较耐贮藏,不易腐烂,其含可溶性固形物16.50%~20.0%,酸0.37%~0.39%,100mL果汁含维生素c为22.31~45.76mg,营养价值高。黑叶荔枝的果核可入药,其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的功效,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黑叶荔枝较稳产、丰产,鲜食、制罐、制干均宜,加工品质好,经济价值也较高。

2016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广东省郁南县宝珠镇庞寨村的“庞寨黑叶荔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名称由来

因叶色浓绿近墨,故名黑叶荔枝。

历史

黑叶荔枝来源于广东,是广东最普遍栽培的品种之一。其栽培历史悠久,首先,屈大均广东新语》载:“黑叶蒂间有侧生子,以夏至熟,得时令之正,故多食不病。”崔弼白《云山志》载:黑叶荔枝由广东引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已有几百年历史。据《苍梧县志》称:苍梧的泗化州荔枝(即黑叶)有600多年栽培历史。现博白城厢和三滩有不少400多年生老树。贵港东津区水石由广东兴宁引种的黑叶距今250多年的始祖老树仍结果累累。其次,福建省引种“黑叶”,见《诏安县志》载:“诏之荔枝种类不一,而黑叶为盛。黑叶原出广东增城,不知何时移种入漳,但其树高有四五丈、大合抱,覆二亩者,传为宋元之物,则黑叶入漳郡者久矣。”《漳浦县志》记述:“英山红……以绿罗包为胜,叶冬青,亦名乌叶子。此种乃邑陈亹(明正统元年即1436年)为广东省布政时移来。船中避风,以绿罗护之,故名。旧植鉴湖(今漳浦旧镇)最盛。后林功懋(明嘉靖时即1532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使,亦携来。此外,今乌石一村特盛,味最佳,而林所手植尚存。”说明乌叶至少在500多年前已引入漳浦、诏安县等地,为当地主栽品种。

形态特征

黑叶荔枝树植株高大,生长旺盛,树冠半圆形。树皮灰黑色、褐灰色,粗糙,纵裂明显。枝梢疏而长,弯曲而略垂。复叶柄圆形,上面红褐或带灰褐色,底面褐绿色,长2.5厘米,中等粗细。小叶2-3对,对生。叶披针形,叶尖渐尖而端正,叶基楔形,叶片较大,密生,长10.0-17.0厘米,宽3.0-4.8厘米,叶缘平直或微波浪形;叶面色甚浓绿,稍有光泽,叶背青绿;小叶柄有浅沟,长0.5-0.6厘米。

黑叶荔枝花穗粗大,长26.7厘米,宽19.9厘米,花枝疏散,花梗褐绿色。雄花直径5.0-7.0毫米,花萼杯状,浅裂,花盘淡黄至黄色,花丝开张,5-6枚,长3.4毫米,退化雌蕊红点痕迹;雌花高4.2毫米,直径4.7毫米,雄蕊4-6枚,长2.0毫米,子房短阔,多褐色绒毛,柱头粗短、2裂近水平眉毛状。花柄长0.25厘米。

黑叶荔枝果实短心形,果中等大,大小均匀,单果重18~22克。果皮紫红色,果顶钝圆而斜,果肩为一边高一边低的歪肩。果肉蜡白色,肉质软滑细致,果汁中等多,风味清甜,微香,果肉含花青素较少,不易变红。核大小不等。

分布范围

黑叶荔枝适宜在南亚热带南缘和北缘地区种植,中国产于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台湾等地。在广东,主要分布在东莞茶山、广州文冲、电白下垌、羊角、惠来龙江、潮安古巷、饶平黄岗等地。在广西,主产于藤县浦北县贵港市北流市横州市桂平市容县博白县百色市邕宁区等地,以藤县蒙江、浦北北通、钦州新棠、北流民安、贵港市东津区水石较集中。在福建,主要分布在漳州市泉州市,以漳浦、诏安县、平和、云霄县等地栽培面积较大,产量较多。在台湾,主要分布于台中市等地。

生长习性

黑叶荔枝适应性较广,尤适于积温较高的沿海低丘陵山地和台地栽培。黑叶荔枝皮层较厚,圈枝繁殖易生根,成活率较高。其枝条较脆,易折断,抗风力较弱,易受天牛及木蠹蛾美国白灯蛾危害,较适应湿润肥沃平原或缓坡地带种植,耐寒力较弱。其在广州市市郊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花,花期25~30天,果实6月中旬成熟;在诏安县于3月下旬至4月下旬开花,果实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黑叶荔枝8~10年生树产量可达20~30公斤,百年大树可达500~700公斤。

栽培技术

园地选择与规划

应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选择,并做好分小区、道路、排灌系统、防护林规划、实行山、水、园、林、路因地制宜全面规划。

苗木选择和定植

选择无病虫害、生势健壮的圈枝苗或嫁接苗。春植在(2~4)月进行;秋植在(9~10)月进行。

定植方式可宽行窄株或近正方形。定植密度可依据园地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水平确定,株行距(6~7)m×(7~8)m。丘陵山地要求挖长、宽、深为1.0m×1.0m×0.8m,分层压绿、加入土杂肥;水田及冲积土不开大穴,要施足基肥。种植时小心填土,用手从四周向根部轻轻压实,忌大力踩踏造成断根,一般复土高于果苗根状茎部10cm左右,植后即淋足定根水,保湿、 支撑固定。

幼树管理

1.土壤覆盖和间种

定植后(1~2)年树盘盖草,厚度10cm左右,行间距植株1m外间种绿肥、豆科作物。

2.中耕除草、培土

园地禾本科杂草采用人工除草或除草剂控制。结合施肥进行中耕除草、培土,每年(3~4)次;定植后(3~4)年完成扩穴深翻改土工作。

3.追肥

定植后于萌发第二次新梢时开始追施薄肥,掌握“一梢二肥”,即枝梢顶芽萌动时和新梢伸长基本停止、叶色由红转绿时各施一次。第一年每次施肥可用50kg水加腐熟人畜粪水肥(2.5~5.0)kg,配合尿素或复合肥(25~50)g,第二年起按树面扩大情况逐年逐次增加施肥量。

4.喷药护梢

每次新梢多数抽生至2cm时,选用10%氯氰菊酯2000倍液进行全树喷雾防治卷叶蛾尺蠖等。

5.幼树整形、修剪

一般采用多主枝自然圆头形,或是多主枝自然半圆头形,在定植后(2~3)年内完成;修剪与整形同步进行,用摘心、短截、疏枝等方法抑制枝梢生长和促进分枝,培养和调整结果枝组。

结果树管理

1.结果树施肥

以产定肥,生产50kg鲜果需施纯N(1.2~3.0)kg,P2O5(0.7~2.0)kg,K2O(1.5~3.5)kg,养分配比1.0∶0.5∶1.5,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适施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

①攻秋梢肥

采果后要及时施好攻梢肥、培养适时健壮优质的结果母枝。根据当年结果多少和树势强弱进行分类,确定施肥量,施肥量占全年的60%,分二次施用,第一次施肥在大暑立秋,第二次施肥在白露前后。一般以每50kg结果量计,施三元复合肥(15∶15∶15)(2~3)kg+尿素(1~2)kg;以后视树势生长情况每次抽梢补一次壮梢肥,末次秋梢老熟后停止施肥。

②花前肥

在“小寒”至“大寒”花芽开始分化期一次施下,氮、钾肥占全年施用量的20%左右,磷肥占全年施用量的30%;根据天气和树势巧施花前肥,正常抽花穗的不必施肥,以免花穗生长过长;在“立春”前不能按时萌动的或控梢过度的树,要配合淋水,每50kg结果量施复合肥(1.0~1.5)kg。

③壮果肥

壮果肥以磷钾肥为主,施肥量按树体叶色及结果量而定。在果实果径0.6cm左右时施一次肥,每50kg结果量施复合肥(1.0~1.5)kg;在果实转色时施复合肥(1.5~2.0)kg。

④根外追肥

枝梢转绿期、抽穗期、花期、幼果期,采用根外追肥补充树体养分和预防缺素症,喷施时间以傍晚为佳,以喷叶背为主,喷至有水滴回落。可用尿素100g+磷酸二氢钾100g+硫酸镁50g加水50kg喷雾,间隔(7~10)d,连喷(2~3)次。

2.水分管理

秋梢抽生期需大量水分,花穗抽生期需少量水分,果实生长发育期需较多水分。若遇干旱宜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或树冠喷水,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滴灌、喷灌方法;果实期若遇雨天要注意排除积水。

3.结果树修剪

主要分为采果后修剪和抽穗期修剪。用疏删、短截等方法,合理剪除荫枝、弱枝、重叠枝、病虫枝、枯枝等,尽量保留向阳枝、强壮枝及生长良好的水平枝。对衰老大枝可适当回缩;对封行密蔽的植株果园进行回缩、间伐;对过高的树短截直生枝、开天窗、培养内膛枝结果,矮化树冠,方便管理。

①回缩修剪(枝干回缩)、矮化树冠

在离地面(80~120)cm处的主干或骨干枝用锯进行短截,树冠重度回缩,重新造形,形成4m左右的矮化树冠。

②间伐

对原密植果园,封行时间又长,树冠已变形的选用间伐方法处理。间伐常用的方式有一次间伐或二次以上间伐。在定植后果园出现封行时,对临时树进行一次间伐,留下固定树(保留树)。分两次或两次以上间伐按的果园按计划伐掉临时树,可采取“品”字形间伐或隔行隔株间伐方式进行。

4.控制冬梢

末次秋梢的放梢时间掌握在9月中下旬,以确保末次梢在10月底老熟,后开始控冬梢。若冬梢抽生可选用断根、环割、扎铁线、人工摘除、化学药物控杀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严控冬梢抽生。

5.疏花

对抽花早花量大的果树,在花穗长至(5~10)cm时疏删或短截花穗,或在“雨水—惊蛰”用40%乙烯利(15~30)ml配水50kg喷雾。

6.创造良好授粉条件

盛花期采用放蜂、人工辅助授粉,雨天晴后摇花,高温干燥果园喷水等措施,创造授粉受精卵条件,提高座果率。

7.植物调节剂壮花保果

在花蕾期、谢花后、二次生理落果前各用核苷酸20g加水50kg喷雾,有壮花保果作用。或在开花前15d、谢花后15d左右,(45~50)d各喷一次荔枝保果素。

病虫害防治

瘿螨

为害症状

荔枝瘿螨俗称荔枝毛蜘蛛、毛真蜱目,主要为害荔枝叶片,其次是花穗、嫩茎及果实等部位。成螨、若螨常通过刺吸荔枝嫩叶、嫩芽、花穗和幼果汁液进行为害。叶片受害后呈现出毛毡状特征,花穗受害后常会长满茸毛而影响花蕾授粉,幼果受害后果皮布满茸毛,容易脱落或变为畸形果,影响果实的正常发育。

防治方法

黑叶荔枝的嫩梢期,春梢、花穗易被瘿螨侵害,防治方法为:①剪除被害枝叶,集中烧毁。剪除过密枝、阴枝、弱枝,使树冠通风透光良好。②控制冬梢的抽生,以中断瘿螨食料。③在嫩梢刚抽出和幼叶刚展开时,以及花期、幼果期喷药防治。可选用8%阿维菌素乳油2000~4000倍液,48%氯吡硫磷乳油1000倍液,73%炔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20%三氯杀螨醇乳油800~1000倍液,0.2波美度石灰硫黄合剂,73%克螨特乳油2500~3000倍液喷雾,注意高温时慎用。

溃疡病

为害症状

荔枝溃疡病又叫干癌病,是荔枝果园常见的一种病害,是荔枝大树树干及长势衰弱树上的多年生枝条的重要病害,感染严重时影响开花结果。发病初期,树皮无光泽,色不鲜明,以后逐渐皱缩,树皮粗糙龟裂,随着龟裂扩大加深,部分皮层翘起、剥落。严重时病害延及木质部,当病斑扩展环绕枝条时,使忠部以上枝条叶片变黄逐渐脱落,致使树势衰弱,甚至整枝枯死。发病时先从主干开始,蔓延到主枝,扩展到2年生以上大枝,1年生枝条出现这种病状较少。

发生规律

高温、多湿是溃疡病发生的有利条件。5~8月是一年中发病较严重的时期。在地势低洼、果树荫蔽、管理粗放、树势弱、树皮有伤口的情况下,常使黑叶荔枝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1、对发病树,应做好树盘的中耕除草,果园挖沟排水,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及时追施促稍壮梢肥,培育健壮枝梢,增强树势,可减轻发病。

2、对发病较重的枝组或一些次级骨干性大枝,要结合修剪,及早剪除并集中烧毁。对较为荫蔽的树冠,放梢前进行修剪,改善树体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生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3、在荔枝生长季节,均有天牛、拟木蠹蛾等为害,造成伤口,病菌极易侵入,使病害加重,防治措施做到防病先治虫。治虫应掌握害虫发生初期前用药或结合喷药保梢保花保果进行,注意喷洒树干或枝条,防治害虫咬伤树皮。

4、对2~3年生幼树,当树枝干出现粗糙龟裂皮层时,用毛巾抹除粉末后,结合用药杀虫脒加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40%灭病威胶悬剂400倍液,均匀喷洒树冠枝条和主干。

5、发病较重的大树主枝,先用小刀刮除病斑,用毛巾抹除粉末后,用0.5:0.5:5波尔多液加90%敌百虫晶体10克,再加少许生盐拌匀成浆,涂刷树干、大枝和有病小枝,每隔15~20天1次,连用3次或多次涂药直至病状消失。

龟背天牛

为害症状

龟背天牛属鞘翅目天牛昆虫。龟背天牛一年发生一代,其成虫在6、7月羽化,成虫体较大,以美国白灯蛾钻蛀荔枝枝条、树干,使树势衰退,为害严重时可使果树死亡。羽化后的成虫啃食果树枝条皮层呈环状,使枝梢干枯。成虫经交尾后于8月产卵。卵多散产于枝丫的半月形伤口内,在9月陆续孵化为幼虫,并蛀入树干为害。其中,黑叶荔枝最易受其害。

防治方法

对龟背天牛的防治最常用的方法是人工捕杀成虫和药塞毒杀幼虫,把吸透80%敌敌畏100倍药液的小棉球塞入虫蛀新隧道内毒死幼虫。近年一些果农于11~12月喷施天牛灵药液防治在树皮下为害的低龄美国白灯蛾,效果较好。

蒂蛀虫

为害症状

蒂蛀虫属鳞翅目细蛾科昆虫,它以幼虫蛀食荔枝未变硬的果核,造成落果减产。果核变硬后则蛀食果蒂,遗留虫屎在蒂内成为“虫屎果”,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在采果后则钻蛀嫩梢新叶中脉或花穗橄梗,使新梢或花穗干枯。东莞蒂蛀虫一年发生10~11代,以幼虫在荔枝的冬梢或早熟荔枝花穗轴内取食越冬,至3月底4月初羽化为成虫,一般以第1~3代幼虫为害早、中熟种荔枝嫩梢、花穗和幼果,特别是第3代幼果。造成黑叶荔枝等中熟荔枝大量落果。

防治方法

蒂蛀虫的防治主要靠及时喷药杀成虫于产卵前,一般在荔枝果实着色前开始喷药,7~10天喷药一次,直至果实采收前一星期。药剂以25%杀虫双500倍混90%敌百虫800倍效果较好,也可轮用1000倍氯吡硫磷或3000倍高效灭百可等除虫菊酯类农药。防治蒂蛀虫可兼治灰蝶科和多种卷叶蛾这些蛀果害虫。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黑叶荔枝果肉脆甜多汁,味香甜无渣,可食部分占全果75.4%,品质上等。果肉较耐贮藏,不易腐烂。因其果肉较厚结实,含花青素较少,不易变红,所以最适于加工糖水罐头。加工后的果肉完整,色雪白。

营养价值

黑叶荔枝是夏季最好的果品之一,营养价值高。黑叶荔枝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16.50%~20.0%,酸0.37%~0.39%,100mL果汁含维生素c为22.31~45.76mg。黑叶荔枝富含糖类、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单宁、花青素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食用荔枝能够加速毒素排出,促进细胞生成,使皮肤细嫩。

药用价值

黑叶荔枝的果核可入药,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和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其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的功效。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经济价值

黑叶荔枝是市面上最常见的荔枝品种,为中国主栽荔枝品种之一,鲜食、制罐、制干均宜,加工品质好。鲜果可制成荔枝干,或罐藏荔枝,运销产区外及港澳等地,较稳产、丰产,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获得荣誉

钦州市钦北区新棠镇被誉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黑叶荔第一镇”,全镇荔枝种植面积达8.3万亩,人均超过1.5亩,因独特的小气候和水土环境,所产黑叶荔枝颜色鲜艳、个头大、肉质厚、清甜爽脆、核中小、糖分高、风味好、耐贮运,鲜食、制罐、干制皆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外享有盛名。1991年在桂林市举办的全国荔枝评鉴会上该镇黑叶荔被评定为优质正宗黑叶荔枝品种,其中以那逻村所产黑叶荔最为著名,有百年以上树龄荔枝树200多株。

2003年12月,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特产之乡专家委员会授予钦北区“中国黑叶荔之乡”称号。

黑叶荔枝原产地在广东省郁南县宝珠镇的庞寨村。庞寨黑叶荔枝,果大核细,皮薄肉厚,果壳鲜红美丽,果肉雪白,入口爽脆、清甜、无渣,香气浓郁。 2016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庞寨黑叶荔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相关活动

浦北县扩产增收

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县内种植面积最多、产量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就是黑叶荔枝。1991年该县种植黑叶荔枝0.21万公顷,产量0.19万吨。1992年、1993年,北通镇白石水镇部分果农种植的黑叶荔枝市场每千克收购价达8元,最高达每千克10元,带动县内群众种植黑叶荔枝,北通镇成为县内农业特产税过百万的乡(镇)。1994年起,全县黑叶荔枝每年增加2000公顷;1995~1996年,浦北县委员会和县人民政府陆续出台激励措施,鼓励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带动群众种植荔枝等水果;1995年,全县荔枝种植面积首次超过1万公顷,其中黑叶荔枝种植面积9374公顷,产量近8000吨。2005年,全县1.67万公顷,总产量为3万吨。

郁南县宝珠镇荔枝文化活动

2025年6月21日,广东省郁南县加“荔”提速“百千万工程”暨宝珠镇荔枝文化活动在宝珠镇庞寨村安宁广场举行。村中有130吨黑叶荔枝销往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迪拜等地区,这是借 “一带一路” 与RCEP合作机遇,依托冷链物流及顺丰速运等物流合作商实现的出品增长。这次荔枝文化活动带动线上线下荔枝销量同比增长30%。其中抖音直播带货单场观看量破百万,线上销售额达2200万元,同步推动全镇20家电子商务企业与种植户建立长期合作,农产品产销体系进一步完善。

参考资料

黑叶荔枝.中国自然标本馆.2025-07-04

物种详细信息.物种2000.2025-07-04

荔枝.中国自然标本馆.2025-07-04

“茂名荔枝”logo亮相央视1套!全“荔”以赴擦亮茂名荔枝品牌!.澎湃新闻.2025-07-04

荔枝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07-07

云浮郁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庞寨黑叶荔枝上市.百家号.2025-07-04

它是“百果之王”,既是水果也是药,但每天食用超过这个数可能会出事.微信公众平台.2025-07-11

钦北黑叶荔.钦州市钦北区人民政府.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