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Queen Elizabeth Prize for Engineering,简称 QEPrize),是一个以英国女王名字命名的国际性奖项,于2011年11月17日由英国政府设立,为工程学领域最大的奖项。该奖每年评选一次,奖金为50万英镑和一个3D打印的奖杯,旨在奖励在工程领域有突破性创新,且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工程师。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评审委员会由国际工程学领域的顶级学者和业界领袖构成。
2012年2月28日,首届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工程学奖候选人提名正式启动。2013年,Louis Pouzin、Robert Kahn、Vinton Cerf、Tim Berners Lee和Marc Andreesen获得了首届“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2014年6月,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被聘为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评审委员会委员。2015年2月,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评审委员会向《每日邮报》提供了有理工科背景的明星名单。2022年,佐川真人(Dr Masato Sagawa)获得了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2023年,马丁·格林(Martin Green)、安德鲁·布莱克斯(Andrew Blakers)以及华人赵建华、王艾华夫妇获得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这是该奖创设10年来,华人科学家首度获此殊荣。2024年,安德鲁·加拉德(Andrew Garrad CBE)和亨里克·斯蒂斯达尔(Henrik Stiesdal)共同获得2024年度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2025年2月5日,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发布了2025年度的获奖人员名单,包括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约翰·霍普菲尔德(John Hopfield)、约书亚·本希奥(Yoshua Bengio)、杨立昆(Yann LeCun)、比尔·戴利(Bill Dally)、黄仁勋、李飞飞。
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获奖者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互联网与万维网、控释大分子药物输送、数字成像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PS)、LED 照明、世界最强磁体、PERC 太阳能光伏技术、现代风力发电技术以及人工智能(AI)进步的核心组成部分等。
历史沿革
2011年11月17日,女王陛下政府宣布设立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2012年2月28日,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工程学奖候选人提名正式启动。2013年3月18日,首届“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颁奖仪式在伦敦的皇家工程学院举行。Louis Pouzin、Robert Kahn、Vinton Cerf、Tim Berners Lee和Marc Andreesen获得了首届“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2014年6月,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被聘为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评审委员会委员。2015年2月,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评审委员会向《每日邮报》提供了有理工科背景的明星名单。
2017年2月1号,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第三届获奖名单正式揭晓。2019年,布拉德福德·帕金森(Dr Bradford Parkinson)、小詹姆斯·斯皮尔克(Professor James Spilker Jr)、雨果·弗勒豪夫特(Hugo Fruehauf)、理查德·施瓦茨(Richard Schwartz)获得了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
2022年,佐川真人(Dr Masato Sagawa)获得了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2023年,马丁·格林(Martin Green)、安德鲁·布莱克斯(Andrew Blakers)以及华人赵建华、王艾华夫妇获得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这是该奖创设立10年来,华人科学家首度获此殊荣。2024年,安德鲁·加拉德(Andrew Garrad CBE)和亨里克·斯蒂斯达尔(Henrik Stiesdal)共同获得2024年度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
2025年2月5日,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发布了2025年度获奖人员名单。该奖项主题为现代机器学习(Modern Machine Learning),因此获奖者被AI领域人士完全包揽,包括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约翰·霍普菲尔德(John Hopfield)、约书亚·本希奥(Yoshua Bengio)、杨立昆(Yann LeCun)、比尔·戴利(Bill Dally)、黄仁勋、李飞飞。
设立宗旨
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以英国女王名字命名,该奖每年评选一次,奖金为50万英镑和一个3D打印的奖杯(该奖项在2021年之前每两年颁发一次),旨在奖励在工程领域有突破性创新,且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工程师。
定位及标准
评审要求
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评审委员会由国际工程学领域的顶级学者和业界领袖构成。其中中国女学者邓楠也在其中。2015年评委包括英国皇家工程院前院长、剑桥大学前校长亚历克·布鲁斯,萨里大学校长、英国皇家工程院前副院长克里斯托弗·斯诺登,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以及美国工程院院长丹·牟德等人。
参加要求
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将授予一位个人(或最多不超过三人)。申请者可以来自世界上任何国家,他(们)对工程中的突破性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并且该发展能够带来重大的国际公共利益。
历届得主
影响意义
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激励和吸引年轻一代投身工程领域。工程领域不仅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份有价值的职业,且工程领域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获奖者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互联网与万维网、控释大分子药物输送、数字成像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PS)、LED 照明、世界最强磁体、PERC 太阳能光伏技术、现代风力发电技术以及人工智能(AI)进步的核心组成部分等。
相关事件
奖项设立
2011年11月17日,女王陛下政府在伦敦科学博物馆正式宣布,将设立以现任女王伊丽莎白命名的工程学大奖,用于表彰工程领域的卓越成就者。 该奖项有一个独立的基金会管理,由英国皇家工程学会会长Browne勋爵主持。组织者并未透漏整个项目的款额数,只表示他们已经得到了长期的资金来源。首次颁奖于2012年底举行。
英国首相、副首相和反对党领袖均出席了该仪式,以显示英国朝野对该奖项设立的跨党派的支持。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在致辞中说:“我很高兴女王同意用她的名字命名这个奖项,我希望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能达到诺贝尔奖一样的规模和影响力。”卡梅伦说:“英国经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过度依赖消费者借贷和金融服务业,我们希望重新平衡经济,使高技术、高价值的制造业和工程业成为我们远大目标的一部分。” Browne勋爵指出,工程支撑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是“科学发现和商业应用之间的桥梁”。他还说:“在全世界,最辉煌的工程领域成就之后,工程师们往往仍然默默无闻,设立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奖的目的就是改变这种状况。” 据行业协会统计,英国有超过55万家工程公司,但他们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参考资料盘点各种科学与工程学奖项.共产党员网.2025-11-11
科学网—邓楠加入首届“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评审委员会.科学网.2025-11-11
清华校长受聘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评委会委员.清华大学.2025-11-11
英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学奖启动提名 奖金百万英镑.科学网.2025-11-11
五名科学家获首届“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科学网.2025-11-11
每人50万英镑,Hinton、Bengio、黄仁勋和李飞飞等获得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澎湃新闻.2025-11-11
清华校长陈吉宁被聘为“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2025-11-11
那些你不知道的理科生明星.新华网.2025-11-11
The World's Strongest Permanent Magnet | Queen Elizabeth Prize for Engineering.qeprize.2025-11-11
华人首度获奖!这对科研伉俪曾靠二手旧设备,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科学网.2025-11-11
凤凰作为首家华语媒体见证工程学界“诺贝尔奖”.搜狐网.2025-11-11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Queen Elizabeth Prize for Engineering.qeprize.2025-11-11
2013 QEPrize Winners The Internet and the Web.qeprize.2025-11-11
2015 QEPrize Winner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qeprize.2025-11-11
Digital Imaging Sensors | Queen Elizabeth Prize for Engineering.qeprize.2025-11-11
LED Lighting | Queen Elizabeth Prize for Engineering.qeprize.2025-11-11
2023 QEPrize Winners PERC Solar Photovoltaic Technology.qeprize.2025-11-11
2024 QEPrize Winners.qeprize.2025-11-11
英国发力解决工程人才短缺问题.englandchinese.2025-11-11
英国宣布设立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大奖.英国宣布设立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大奖.202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