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绶琯

王绶琯(1923年1月15日-2021年1月28日),男,出生于福建福州,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荣誉讲席教授,中国射电天文学开创者、中国现代天体物理事业的奠基者之一。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

王绶琯于1936年考入马尾海军学校,始学航海,后转造船,并于1943年在重庆毕业。1945年,王绶琯赴英国留学,进修造船。1950年,他改修天文,并被聘为伦敦大学天文台助理天文学家。王绶琯在1953年回国后先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北京天文台,历任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台长、名誉台长等。1979年2月28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王绶琯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随后,他又担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副主任、以及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1993年,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317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绶琯星。1996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1998年,他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王绶琯倡议并组织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2021年1月28日,王绶琯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王绶琯开创了中国射电天文学观测研究,提高了中国授时讯号精度,推动了天体测量学发展,研制出多种射电天文设备,并于20世纪90年代与苏定强等提出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望远镜)的初步方案。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3年1月15日,王绶琯出生于福建福州。他的父亲王葆濂是清末举人,母亲高树义出身医学世家。3岁时,王绶琯父亲因病去世,家道中落。但母亲对他的早年教育极为重视。

1936年,13岁的王绶琯在叔父的推荐下,报考了马尾海军学校并通过考试,被航海班录取。但由于他已经近视,而海军军官又不允许佩戴眼镜,所以王绶琯不得不由航海班转到造船班。1943年,他从重庆马尾海军学校毕业,毕业后在工厂见习一年。1945年,王绶琯赴英国留学,进修造船。1950年,他改修天文,并被聘为伦敦大学天文台助理天文学家。

工作经历

1953年,王绶琯回国,先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北京天文台、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学。1968年,王绶琯和同事们成功地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射电天文望远镜:16面射电干涉仪。后来,他们又相继制成了分米波复合射电干涉仪、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系统等重要射电天文观测设备,并在相应的观测研究中取得多项创见性成果。

1979年2月28日,王绶琯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同年,王绶琯担任北京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副主任,分管天文。1993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3171小行星命名为“王绶琯星”。1994年,王绶琯与苏定强陈建生等科学家合作创立了“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望远镜)方案。

1998年,王绶琯当选为欧亚科学院院士。同年,王绶琯向几十位院士和专家致函,提出建立“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为有志于科学的优秀高中生创造条件。1999年6月,包括钱学森在内的61位院士专家,联合发出《关于开展首都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的倡议》。同年6月12日,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正式成立。

因病去世

2021年1月28日21时37分,王绶琯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55年,王绶琯接到紧急科研任务调任上海徐家汇观象台,主持提高时间信号的精确度工作。徐家汇观象台最初的设备是法国传教士撤离时留下的,而中国此前一直使用的是美苏等国的时号,其精确度无法保证,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王绶琯带领团队顺利完成任务,将中国授时精度提高到百分之一秒。

1958年,在日食观测完成后,王绶琯从上海市调到北京,开始筹建北京天文台的射电天文学部分。这样,王绶琯彻底转到了射电天文学研究领域。王绶琯着重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办训练班,二是着手射电天文学研究所需“硬件”的基本建设。在培养射电天文学人才的同时,他主持了北京天文台射电天文学的建站选址工作,并最终确定在密云区建立射电天文观测站。

1968年,王绶琯和同事们成功地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射电天文望远镜:16面射电干涉仪。后来,他们又相继制成了分米波复合射电干涉仪、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系统等重要射电天文观测设备,并在相应的观测研究中取得多项创见性成果。

1984年,王绶琯等完成了密云米波综合孔径的建设,其功能及学术贡献在国际同类开拓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在太阳射电方面,王绶琯等利用原有小型厘米波设备,提出并研制了针对太阳厘米波爆发的毫秒级快速记录设施,在实测和理论上均取得较大成效。

20世纪90年代,王绶琯与苏定强等科学家合作创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望远镜)方案。这个望远镜系统中,4米望远镜的视场达21平方度,工作3年便可得到上千万个天体光谱。不仅如此,这个系统的造价也比较低。该方案也被列为中国国家“九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学术论著

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王绶琯认为:“‘全民科学素质’和‘精英科学素质’好比塔基和塔顶,构成了国家综合科学实力的金字塔,二者在战略上互相关联。与之类似,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教育也应循着‘铺设塔基’和‘攀登塔顶’这两个层次的思路来开展。”

王绶琯通过探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才规律,他发现,科学史上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都是由年轻科学家做出的。这些科学家取得重大科学突破时的年龄多集中在二十几岁。基于此,王绶琯于1999年联名钱学森、周光召等60多名院士专家发起成立了“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旨在通过科学家和青少年“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引导青少年走上通往科学殿堂之路,早发现和重点培养展露才华的“科学苗子”。

关于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王绶琯以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活动为例,解释如何进行“铺设塔基”和“攀登塔顶”。“对初中学生群体,我们应开展‘校园科普活动’,通过展板制作和科普演示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质。这也就是‘铺塔基’;而在高中学生群体中,我们应主要推进‘科研实践活动’,每年组织有志于科研的优秀高中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到优秀科研团队中进行时间跨度平均为一年的‘科研实践’,引导这些学生走出校门,多与兴趣一致者交流。这就是‘登塔顶’。”王绶琯说。

科普工作

王绶琯早在主持北京天文台工作时,就多次在中学、科技馆、北京天文馆讲演、座谈;每年坚持参加或出力协助青少年天文夏令营;编著了一系列受青少年喜爱的科普读物。退出第一线科研工作之后,他以主要精力投入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工作。

王绶琯从高中科普做起,到初中,再到各级党政干部,正在形成一套完整的科普教育体系和具体操作方法。按科普的层次顺序可表达为:全民科普、科技精英层次的科普和管理决策层次的科普。

社会任职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60年来王绶琯先生对中国天文,特别是射电天文做出的卓越贡献,王先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高瞻远瞩,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王绶琯90岁华诞典礼中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赵刚致欢迎辞

王绶琯从造船改行天文,从天体物理改做时间授时,从射电天文改做管理规划,从科学研究投身科普教育,每一次的转变都非常精彩和完美,而其中惟一不变的,就是对天文学的钟情和对使命的忠诚。——《中国国家天文》评

在浩瀚的太空中,有一颗明亮的星,就是王绶琯星。仰望星空,心向往之,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深深地感谢先生为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做出的贡献;我们爱戴先生,是因为先生为中国天文学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们感激先生,是因为先生多年来积极倡导并率先垂范,为培养青少年殚精竭虑;我们崇敬先生,是因为先生的治学精神、奉献精神,以及深厚的人文修养,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树立了光辉榜样。——北京市教委原副主任罗洁赞誉王绶琯

人物影响

王绶琯星

1993年10月,为表彰王绶琯对小行星3789天文学的贡献,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3171小行星命名为“王绶琯星”。

王绶琯院士90华诞

2012年是王绶琯先生90岁华诞,又逢王先生进入中国天文60周年,10月15日下午,国家天文台在北京为王绶琯先生举办了90华诞典礼。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曹效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和副巡视员董国轩,中国科学院基础局局长刘鸣华,办公厅副主任赵彦,京区党委副书记肖建春,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副局长王敬泽等同志出席典礼并讲话。出席典礼的来宾还有叶叔华等十位天文界的院士,各天文单位的负责同志,以及参加“十月天文论坛:中国天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全国各地代表共250多人。

绶琯天文英才班

2012年10月15日,在王绶琯先生90岁华诞典礼中,进行了中国科技大学“王绶琯天文英才班”命名仪式,曹效业宣读了中国科学院给科大的批复,并向科大和英才班共建单位颁发命名牌匾。

王绶琯先生铜像

2023年1月11日,王绶琯先生铜像揭幕仪式暨王绶琯科学精神传承践行主题党日活动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举行。王绶琯先生铜像由其学生们捐赠,矗立在LAMOST望远镜前,面向东南方向。

参考资料

王绶琯院士逝世.今日头条.2023-12-28

王绶琯先生生平.北京青少年俱乐部.2025-09-21

又一巨星陨落!一颗小行星曾以他的名字命名.封面新闻.2024-04-15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名单.今日头条-新华社.2021-11-08

中国射电天文学开创者王绶琯院士逝世 享年98岁.今日头条.2025-09-21

中国天文学会历届年会、评议会、理事会.中国天文学会.2025-09-22

王绶琯:永垂天幕的“科学启明星”.中国科学院.2025-09-21

始于兴趣 忠于使命|追忆著名天文学家王绶琯.光明网.2025-09-21

【学党史·忆侨史】(51)王绶琯院士:从3171号小行星到“科学启明星”.中共湖州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官方网站 .2025-09-21

王绶琯.豆瓣读书.2025-09-21

..2024-04-16

王绶琯院士: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须“铺塔基”“登塔顶”.中国科学院.2025-09-22

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名单一览.人民网.2025-09-21

中国射电天文奠基人王绶琯院士逝世,享年98岁.澎湃新闻.2024-04-15

国家天文台举行王绶琯先生铜像揭幕仪式暨王绶琯科学精神传承践行主题党日活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02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