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隶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益一类,按正厅级事业单位管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于1956年8月正式成立,内部机构9个。现任院长、党组书记是陈宇辉。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要从事作物育种、黑土保护、农业机械、耕作栽培、植物保护畜牧兽医食品加工、农村能源、设施园艺、农业遥感信息技术等寒地农业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承担为全省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的职责。

截至2025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省部级一等奖21项,“龙粳”系列品种入选“十三五”期间全国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

历史沿革

1956年3月,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指引下,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筹备处。1956年8月正式成立。

2014年,经黑龙江省编制委员会批准,加挂“黑龙江现代农业研究院”牌子。

2021年,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11家单位协同共建。

2025年5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北大荒集团签署智慧农业与低空产业创新院共建协议。同年8月,经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推动的黑龙江省黑土优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完成组建程序并正式成立。10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寒地农业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入选首批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图片参考资料:

主要职责

主要从事作物育种、黑土保护、农业机械、耕作栽培、植物保护畜牧兽医食品加工、农村能源、设施园艺、农业遥感信息技术等寒地农业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承担为全省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的职责。

机构设置

内设机构

参考资料:

哈尔滨市内各研究所(分院)

参考资料:

省内其他地区研究所(分院)

参考资料: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顾旭东:负责人、支部书记(1956.8-1958.5),所长、总支书记(1958.5-1960.1),党委书记(1960.2-1965.7)。

刘潜:负责人、支部书记(1956.8-1958.5),黑龙江省农业厅厅长兼院长(1960.7-1964.7)。

陈非黑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兼院长、党委书记(1965.6-1967.1),接管委员会主任(1967.7-1968.6)。

夏林:党委书记(1972.6-1975.3)。

钟光天:院革会主任、党委副书记(1975.3-1978.1)。

韩世才:黑龙江省畜牧局副局长兼党委书记(1975.8-1983.4),黑龙江省畜牧局副局长兼院长、党委书记(1978.1-1981.3)。

王连铮:院长、党委委员(1981.3-1983.2),黑龙江省副省长兼院长、党委书记(1984.3-1986.12)。

唐桂生:党委书记(副厅级)(1983.4-1984.3),党委书记(副厅级)(1986.12-1989.12)。

许忠仁:院长、党委委员(1986.12-1991.1),院长、党组书记(1991.1-1995.12)。

张增敏:院长、党组书记(1995.12-2003.4)。

韩贵清:院长、党组书记(2003.4-2014.12)。

李文华:院长、党组副书记(2014.11-2021.7)。

刘娣:党组书记、副院长(2015.1--2021.6),党组书记、院长(2021.6--2023.6)。

申甲:党组书记、院长(2023.6--2024.12)

参考资料:

科研成就

科技创新

“十三五”以来,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任务611项,总经费超12.9亿元;育成推广农作物新品种879个,作物品种应用面积连年在1.2亿亩以上,推广面积占到全省60%左右。种质资源库保存能力提升至30万份,进升国家中期库前列。“绥农42”和“合农95”两个大豆品种在俄罗斯正式登记,实现中国大豆品种在俄罗斯登记“0”的突破。育成国审品种—龙民黑猪,填补黑龙江省40年无生猪新品种空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3年度主要粮油和重要特色作物前10大品种,黑龙江农科院大豆占6席,水稻占4席,龙粳31水稻、黑河43大豆分获常规水稻、大豆全国推广面积第一。

大豆,是中国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农产品之一。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大豆品种在单产和含油量上仍有明显差距。2024年,中国大豆平均单产仅为美国的58%,平均含油量低于美国1~2个百分点。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支持下,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利用转基因与多基因聚合等生物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耐除草剂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脉育511”。作为中国首批通过国家审定的高油高产转基因大豆品种之一,“脉育511”在油分含量、耐除草剂性能等方面已达到国外品种水平,为提升中国有机大豆油用产能、破解轮作体系除草难题提供了重要支撑。

成果转化

“十三五”以来,全院累计实施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1.1万余项,到账金额突破10亿元,高质量成果就地转化率居全省第一。品种转化方面,累计转化农作物新品种696项,到账金额6.7亿元,占比66%,培育支撑龙科种业、盛昌种业、富尔农艺等近百家种业企业迭代更新。技术装备方面,聚焦农产品精深加工、畜禽生产、高效栽培、黑土保护、障碍性土壤改良等技术服务与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累计转化3718项,到账金额1.6亿元,占比16%。检验检测方面,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药害药残检测、土壤养分监测诊断、植物新品种DUS测试等领域开展技术支持与检测,累计服务域内企业10000余项(次),到账金额1.9亿元,占比18%。

推广服务

2024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黑龙江省30个县区、农场、林业局合作开展科技增粮工作,落实130个百亩攻关田、134个千亩示范方、7个万亩创建片,直接示范面积35.7万亩。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在克东县指导种植大豆新品种“克豆80”,亩产达239公斤,比当地一般生产田增产19.5%;在绥棱县指导种植水稻品种“绥粳309”,亩产达657.2公斤,较当地平均产量增产10.5%。

注:以上数据截至2025年

资质资历

注:数据截至2025年,参考资料:

人才培养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有在职职工2008人,具有高级职称863人,其中二级研究员21人,在编博士251人,在读博士46人,依托2个人社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6个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累计招收博士后416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神农领军英才3人,神农青年英才6人,首批国家科创名匠1人,省高层次人才209人次,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9人、试验站站长32人,省农业产业体系首席专家16人,省“龙江科技英才”1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5人,国务院、省政府津贴获得者257人次。科技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创新团队3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创新团队1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22个。

数据截至2025年4月,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本级单位

截至2025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省部级一等奖21项,“龙粳”系列品种入选“十三五”期间全国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

省内其他地区研究所(分院)

2024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佳木斯市分院获“全国农机标委会2019-2024年度先进单位”称号。

截至2025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牡丹江市分院获黑龙江省科技大会奖2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长特别奖1项;省农机化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四等奖各1项;牡丹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三等奖2项。

注:仅展示部分荣誉

参考资料

院情简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2025-11-07

现任领导.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2025-11-07

湖南获批建设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新华网.2025-11-07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哈工程、北大荒签署合作协议 .微信公众号.2025-11-07

黑龙江省黑土优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 .央广网.2025-11-07

我省寒地农业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入选“国家队” .百家号.2025-11-07

院风院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2025-11-07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2025年部门预算公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2025-11-07

机构设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2025-11-07

历任领导.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2025-11-07

“脉育511”:实现大豆高油高产协同提升.今日头条.2025-11-07

专业资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2025-11-07

全院人才队伍情况.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2025-11-07

省农机院佳木斯分院获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2025-11-07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奖励.2025-11-07